信息浏览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新书推荐

2025年好书推荐第6期 | 开学季 × 教师节特辑:没有教室、没有课本,但他们仍被称为“最好的老师”

  • 编辑:图书馆
  • 浏览数:
  • 发布日期:2025.09.11
  • 来源:

又是一年开学季,讲台前的粉笔灰还未落定,教师节的感恩话语尚在耳旁,而回望八十多年前,另一群师生正背着行囊,穿越烽火,在颠沛流离中追寻一堂课的光明——那是西南联大的故事,也是中国教育史上最动人的坚守。


没有教室,铁皮屋顶漏雨声就是上课铃;没有课本,先生手写的讲义在战火中一页页传抄;没有安稳岁月,却有三千青年徒步千里,在战火中追着课堂跑。


这所只存在了短短八年的大学——西南联大,没有高楼广厦,却汇聚了中国近代最璀璨的师者群像:闻一多讲诗,朱自清析文,沈从文谈创作,陈寅恪说史……


在民族危亡之际,他们教的不只是知识,更是风骨;在颠沛流离之中,他们守的不只是讲台,更是文明的火种。


今天,当新学期的书页被轻轻翻开,当教师节的祝福再次响起,我们穿越八十余载烽火,从西南联大留存的文字、回忆与课堂实录中,触摸“刚毅坚卓”校训深处的赤子之心。



师者如灯:先生们的治学与育人


联大的先生们,不仅是学术的标杆,更是育人的典范。他们以 “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” 为炬,照亮学子前行的路。



《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》

张新颖

上海文艺出版社

2024.01

豆瓣评分:8.0

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以细腻笔触,剖析联大导师沈从文的精神世界。从文学创作到杂文物研究,沈从文在时代洪流中始终以 “有情” 的传统坚守文化使命,他的课堂不仅教写作,更教 “如何做一个有温度的人”,诠释了 “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” 的真谛。







课堂回响:烽火里的文脉薪传


西南联大的课堂,没有华丽的校舍,却有最顶尖的师者;没有完备的教具,却有最鲜活的思想。这是西南联大 “顶尖教师天团” 的课堂精华,藏着联大 “兼容并包、学术自由” 的密码。



《西南联大诗词课》

闻一多、朱自清等

天地出版社

2021.11

豆瓣评分:8.5

闻一多先生讲《诗经》的炽烈、朱自清先生析宋词的婉约,这些课堂瞬间被定格成文字。书中以时间为轴梳理诗词脉络,从先秦歌谣到唐宋华章,大师们用通透的讲解让古典诗词在战火中依然熠熠生辉,让文脉在课堂上生生不息。在物资匮乏的年代,他们用渊博学识为学子筑起精神长城。





《西南联大文学课》

闻一多、朱自清等

天地出版社

2021.01

豆瓣评分:8.5

从先秦文学到明清小说,闻一多、朱自清等六位先生以历史为线,拆解《红楼梦》的创作动机、剖析朝代更替与文学之变。书中既有严谨的学术分析,更有先生们对 “文学即人学” 的坚守,让我们看见联大课堂如何用文学滋养灵魂。




《西南联大国学课》

罗庸、汤用彤、冯友兰等

天地出版社

2022.04

豆瓣评分:8.0

罗庸、汤用彤、冯友兰等先生的国学课堂实录,从 “儒、释、道、法、名” 五个方向梳理国学精髓。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年代,他们以民族文化为根,融汇古今智慧,让学子明白 “国学不是故纸堆,而是安身立命的根基”。



《西南联大文化课》

闻一多、冯友兰等

天地出版社

2021.11

豆瓣评分:8.4

冯友兰、闻一多等七位先生从中西文化的对照出发,逐步深入中国历史文化、人文文化,最终落脚于哲学与人生的思考,构建起贯通国家、社会与个人三个层面的文化视野,展现了西南联大通识教育“以民族文化为主体,融汇古今、中西文化而重建现代中国文化”的特色,同时先生们也用深厚学养告诉学子:“越是动荡,越要守住文化的底气。”



《西南联大国史课》

张荫麟、陈寅恪等

天地出版社

2021.01

豆瓣评分:8.0

张荫麟、陈寅恪、吴晗等先生的通史课堂,从夏商周到明清,以多维度解读历史拐点。他们不教 “死历史”,而是引导学子从政治、经济、思想中探寻兴衰规律,这份 “以史为鉴” 的治学态度,至今仍是教育的范本。









赤子足迹:联大岁月里的成长

与追寻


联大的故事,不止于先生们的风采,更藏在学子们的回忆里。他们的求学路,是对 “自强不息” 的最好诠释。



《不负少年时:我的求学生涯》

许渊冲

百花文艺出版社

2021.03

豆瓣评分:8.0

译界泰斗许渊冲回忆联大求学时光:听陈寅恪讲史、与杨振宁同窗、在闻一多的课堂上追问…… 书中不仅有大师教诲的温暖,更有青年在动荡中 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 的赤诚,告诉我们 “少年当不负韶华”。




《走近西南联大:父亲的求学之路》

韩震

江苏人民出版社

2023.02

豆瓣评分:8.0

地质学奠基人韩德馨之子亲述父亲的联大岁月。从重庆到昆明的颠沛、课堂上的专注、与师长同窗的交往轶事,都被作者用个人视角还原,展现了联大 “艰苦却滚烫” 的日常,让我们看见战火中青年对知识的渴望。



《西南联大行思录》

张曼菱

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

2019.06

豆瓣评分:8.0

作者走访两岸联大老校友,用纪实笔触打捞历史细节。从 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 的担当到 “独立人格,自由精神” 的坚守,书中鲜活的人物与故事,让 “西南联大精神” 不再是概念,而是可触可感的人生力量。



《愿少年乘风破浪》

汪曾祺

湖南文艺出版社

2021.11

豆瓣评分:8.0

这是一本来自“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”的温情回望,从高邮小城的童年旧事,到战火纷飞中奔赴昆明求学的青春身影;从西南联大课堂上那些照亮思想的瞬间,到与沈从文先生亦师亦友的终生情谊。汪曾祺的一生,是“在不如意中活出诗意”的典范。这本书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家的成长实录,更是一代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中坚守本心、自渡与渡人的精神缩影。




八十多年前,西南联大在烽火中种下教育的种子;今天,这些书籍让我们看见种子如何长成参天大树。


开学季的新起点上与教师节的感恩时刻里,愿联大先生们的治学严谨、育人热忱,能成为每个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星光 —— 让知识的力量永不褪色,让赤子的初心永远滚烫。


毕竟,最好的教育,从来都在薪火相传的坚守里。